偉偉道來 | 第393天,對于中國的勸和促談,美國的態度為什么發生了轉變

王義偉2023-03-23 10:41

王義偉/文 2023年3月23日,俄烏沖突進展到第三百九十三天。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中國在俄烏沖突中進行的勸和促談,美國的態度發生了3次轉變。

第一次是中國于2月24日發布《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之后,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采訪時明確表態,對于中國的主張“不予理睬”。

第二次是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俄羅斯之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在3月19日接受??怂剐侣勵l道采訪時說:“盡管之前就說過了,但我們今天還要再說一遍,如果這次會晤發表了某種(俄烏沖突)?;鸬暮粲?,那將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那意味著承認迄今為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征服……這將讓俄羅斯有時間訓練新兵、適時發起新的攻勢。”

第三次,也就是兩天之后3月21日,中俄發表了聯合聲明。同樣是柯比,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面對記者提問時這樣表述:“我注意到中俄雙方提到,我引述一下,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好的,我們同意(I would note that the two sides just said, quote,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 Charter must be observed, and international law must be respected.” Well, we agree)”“聯合聲明還說,雙方呼吁停止所有導致緊張局勢升級和延長敵對行動的做法,我們同意(And they also said, quote, parties — “The parties call for the cessation of all steps that contribute to escalation of tension and the prolongation of hostilities.”  We agree)”。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國對于中國調停俄烏沖突的行動,從不理睬、到不接受,再到(部分)同意,這個轉變還是比較明顯的。盡管這種轉變的背后,還有很多的不滿意、不情愿的成分。

為什么?

筆者認為,中國的勸和促談行動,彰顯了公平、正義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美國方面無從拒絕。另外,從戰略利益這一個角度分析,美國態度的轉變也有脈可循。

第一,中國的戰略利益和歐洲、歐盟的戰略利益有契合之處。

3月23日,臺灣《旺報》發表題為“北京出手為俄烏停戰創造機會”的社評。社評這樣評述:“對北京而言,固然不樂見俄羅斯崩潰裂解,但更不愿見一個衰敗虛弱,只能仰仗美國鼻息的歐洲,兩者都不符合北京的戰略利益。北京不想弱化歐洲,更不想失去歐洲。”

將《旺報》的觀點延伸開來,中國不想弱化歐洲,歐洲當然更不愿意自己被弱化。這是雙方戰略利益的契合之處。

第二,烏克蘭的戰后重建,中國的作用不容小覷。這既是烏克蘭所惦念的,也是其重大戰略利益。

毀壞與重建,兩相比較,重建更難。中國在《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中明確表示:“國際社會應采取措施支持沖突地區戰后重建。中方愿為此提供協助并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承諾的背后,是基建實力的支撐,獨步天下。這樣的承諾發出來了,烏克蘭當然心中有數。

第三,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戰略利益的拐點正在顯現。美國需為即將到來的談判預作鋪墊。

俄烏沖突的戰場局勢陷入膠著,對陣雙方誰也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是一個事實。從這個角度說,美國在烏克蘭的戰略利益,會出現一個拐點。

也許需要等到若干年后,專家學者才能得出相對一致的意見,美國在烏克蘭戰略利益拐點出現的標志是什么。筆者傾向于認為,3月10日硅谷銀行的倒閉,是美國戰略利益拐點出現的標志。因為硅谷銀行的倒閉,標志著美國國內經濟問題的爆發,也標志著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應該會有所收斂。

綜上,由于相關各方戰略利益既有落差,也有契合,所以烏克蘭在面對中國時基本沒有惡言相向,歐盟雖然時有惡言,但程度與美國相比也弱一些。而美國,一方面其對待中國的態度不能與盟友(歐盟、烏克蘭)差別太大,一方面戰略利益拐點正在顯現,第三,中美經濟合作、溝通的必要性正在上升,美國商務部長、財政部長正計劃訪華。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對中俄聯合聲明,美方改變態度,連說兩遍“同意”,也就不足為怪了。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國際經貿和反傾銷,對宏觀經濟也有深入觀察。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