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社論 *ST計通日前被監管處罰并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盡管上市公司在A股退市已不新鮮,這仍然可以視為當前A股退市常態化提速的證明?;蛟S可以說,一個“有進有退、進退有矩”資本市場新秩序已然確立。
目前,A股退市公司數量在快速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2022年A股市場共有43家公司退市,這一數字已經接近過去三年退市公司總數。僅今年6月就有29家公司摘牌,超過了2021年全年摘牌公司數量。
從國際市場的成熟經驗來看,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要求暢通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形成有進有出、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以往由于機制尚未健全,好的企業進不來,壞的企業出不去,A股市場難以正常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為了改變這一狀況,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拉開本輪退市制度改革的大幕。同年年底,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退市新規。
退市常態化意味著疏通A股市場出口,相較于以往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周期縮短,沒有主業的“皮包公司”和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高效快速退出,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得以優化和提升,更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有機構統計顯示,退市新規頒布后,頭部企業(市值前10%)成交額占比從2020年的39.29%提升至2021年的45.84%,已與2021年紐交所頭部企業 (市值前10%)54.81%的成交額占比接近。
另一方面,退市常態化對上市公司也起到了督促與警醒作用,提高了對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要求。
從市場整體來看,退市制度和注冊制是“一體兩面”的,都是現階段國內資本市場改革的重中之重??苿摪搴蛣摌I板先后試點注冊制為企業上市開放了入口,退市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給跟不上A股發展的公司提供了退出渠道。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生態得以建立。
今年以來,全面注冊制的話題被反復提及。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求是》上發表文章稱,經過近三年的試點探索,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架構初步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條件已基本具備。
全面注冊制下,資本市場效率升級,拉動經濟的效率得以提高。市場化的發行、定價和淘汰制度將加大企業分化,促進優勝劣汰,資本向優質標的集聚,單位資本價值將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與此同時,注冊制對于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具有關鍵意義。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需要在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基礎上,繼續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齊頭并進。正如易會滿所說,這包括科學把握審核注冊機制、各板塊定位、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等問題,以“繡花”功夫做好規則、業務和技術等各項準備,確保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同時,加快中介和投資端改革,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和投資者保護體系,推進關鍵制度創新,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和生態環境。
長期來看,新生態的建立使得盲目炒作之風消退,具備先進生產力、有競爭優勢、業績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會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而未能適應市場發展、失去基本面支撐的問題公司、僵尸公司則被加速清理出市場。我們將如愿迎來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